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谈“智慧城市,走进美好生活”
2014年11月20日 11:1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梦迪

  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涵,也是上海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适应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新浪潮,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目前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为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1月19日下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和网友们一起就“智慧城市,走进美好生活”的话题进行讨论,谈谈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为网友解答相关的问题。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方方面面改善市民的生活

  刘健表示,上海将“便民、惠民、利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食住行教”等领域智能化服务为切入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全体市民共享。

  他提到,在医疗健康方面,上海开展了卫生信息化工程,完成市级平台、医联平台、市公卫平台和17个区县平台的建设和互联互通,建立了3000多万份动态采集和维护的健康档案,在部分区域实现了区域医学影像、区域心电会诊以及区域临床检验。

  食品安全方面,上海建立了综合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12231”;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将11种影响食品安全情形的企业列入本市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企业及有关责任人“黑名单”;推进了覆盖在屠宰、加工、批发、配送、零售、团购等食用农产品流通主要环节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初步覆盖了老百姓日常消费的主要食用农产品。

  教育培训方面,上海建设了“上海学习网”,已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领域;面向中小学生推广电子书包试点,开通“家校互动”平台,加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有效互动;打造上海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为在校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

  交通出行方面,上海建设了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高架情报板、网站、车载导航、声讯热线、手机APP、和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道路通行状况等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公交电子站牌等应用进一步拓展;市民问诊式气象台、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等面向不同需求的智能化服务不断推广,为市民生活便捷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刘健表示,2012年,上海启动了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在全市50个社区试点开展以生活服务、智能家居、智能小区、公共服务为应用重点的“智慧社区”建设,今年认定了陆家嘴、友谊路、石门二路、古美路、周家桥等5个社区为示范性智慧社区。

  近两年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智慧城市市民体验工作,利用现有资源,从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展览展示场馆中,挑选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场馆,认定为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向社会开放,供市民参观,让市民能够切身体验一下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市民提供便利

  刘健强调,市经信委去年推动了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基本完成“上海失物招领服务平台(一期)”的建设。

  推广使用电子账单能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减轻城市交通运输压力,降低相关企业的运行成本。2013年,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各公用事业单位开展电子账单推广使用工作,为市民提供电子账单的申请、推送、查询、支付和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在账单申请方面,市民可通过平台“一口”申请使用各公用事业单位的电子账单,减少了分头到各公用事业单位申请的麻烦;账单推送方面,平台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推送电子账单,帮助用户及时了解账单信息;账单查询和管理方面,平台提供账单的第三方保全服务,用户可查询近2年的各类电子账单;在账单支付方面,用户可通过平台提供的支付功能,使用25家银行的银行卡方便、快捷地支付账单。目前,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已接入水、电、燃气和通信行业的17家公用事业单位。

  而失物招领服务平台将集中发布派出所、轨道交通、铁路站点、出租车、公交车、机场、客运码头以及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场所接受的失物信息。市民可以登陆失物招领平台,通过类别、地点、时间等关键词,去搜索没有自己丢失物品的信息。

  若市民找到了丢失物品的信息,可根据平台上失物信息发布单位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应部门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即可根据正常程序进行领取。同时,市民还可通过平台反馈失物认领情况和相关建议投诉,平台会将市民投诉建议及时反馈至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此外在目前的基础上,还将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大型展览场馆等公共场所的失物招领信息纳入平台,不断扩大覆盖范围。

  人性化智慧城市建设,满足特殊人群需求

  刘健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考虑了各类特殊人群的需求。例如,针对视力障碍人士“上网难”的问题,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增加网站浏览辅助工具、网站语音服务等功能,为视力障碍人士上网办事和接受政务服务提供便利。到“十二五”期末,上海80%以上的政府网站将实现无障碍化。

  针对听力障碍人群获取实时新闻信息的迫切需求,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市残联共同推进“听力残疾人无障碍新闻栏目”建设,通过为现有电视新闻以及电台广播标注全文字幕并滚动播出的形式,帮助听力障碍者收“看”电视新闻和电台广播。

  另外,刘健还介绍到,在“百万家庭网上行”工程和“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这两项工程的基础上,为增强市民对智慧城市的应用体验,进一步缩小中老年人群与青年人群之间的“数字差距”,上海启动开展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培训工作。此次培训以社区中老年居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向市民普及无线网络知识,培训移动终端操作技能,介绍与市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应用。该项工作主要依托分布在全市的100个东方社区信息苑开展,计划为2万名市民提供免费的培训服务。

  全力推进4G网络、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市区深度覆盖

  刘健认为,我国的3G网络建设和普及进度总体上是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而4G网络的部署基本与国际保持了同步。“4G网络建设将是近期本市智慧城市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上海移动、上海电信和上海联通已将推动4G网络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和投资重点加快部署。”刘健说,“上海计划通过2-3年时间全面进入4G时代,预计到2017年,4G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重要商圈、主要旅游景区、地铁、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高校、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4G网络实现深度覆盖,实现规模商用。”

  关于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刘健表示,目前上海已覆盖了2.2万处公共场所,主要涉及宾馆酒店、医疗卫生、行政办事、会展中心、文化体育、教育科研等11类场所。为带动上海公共场所WLAN建设,2012年起,上海在人流密集、窗口功能突出的公共场所率先开展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市民开通了i-Shanghai适度免费WLAN上网服务。目前已建设完成并开通了450余处场所的i-Shanghai服务。

  i-Shanghai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区县政府的积极响应。下一步,将不断拓展区县和行业免费WLAN覆盖范围,鼓励并引导区县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所辖区域内重点公共服务场所的免费WLAN覆盖范围,同时推动WLAN网络向公交等移动场所延伸。另一方面,还将积极探索公共WLAN运营模式,鼓励企业以市场化方式为主开展合作探索,同时组织相关企业开展第三方创新运营模式的试点,提升用户体验,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各方得益的WLAN商业模式,保证WLAN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