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扰民、楼道脏乱、治安隐患、消防隐患……这些都是群租带来的危害。也正因此,群租成了市民反映的热点,如何有效遏制、整治群租成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难题”。房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全市已累计整治“群租”3.72万户,整治率接近80%。数字背后,蕴含着相关部门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
完善法规营造舆论
完善的法规是高压整治的前提与保障。今年5月,由市综治、高院、房管、公安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本市住宅小区出租房屋综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了“群租”认定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集体宿舍不得设置在住宅小区内,每个出租房间的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赡养、抚养、扶养关系除外),并将最高罚款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出租人若拒不履行,将被限制房屋买卖,信息会被作为不良记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良好的舆论氛围对治理群租意义不凡。今年以来,松江区编印海报12.5万张,漫画宣传小册子22万份;杨浦区在每个小区张贴宣传海报1.12万张,发放小册子43.8万份;长宁区、杨浦区向区内所有房地产经纪机构发放“不参与群租行为”告知单或承诺书,明确一经认定,将暂停其备案或网签资质。
开具罚单探索自治
房管部门透露,今年,各区县根据法规加大违法成本,纷纷开具罚单。6月,松江区房管局针对松云水苑小区一业主,经过调查取证、整改处罚、行政诉讼、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程序,历时近一年,使之成为本市第一起行政处罚到位的案例。宝山区、浦东新区、杨浦区也开出区内首张罚单,对“群租”违法者起到震慑效应。
此外,今年基层进一步探索居民自治。闸北区嘉利居民区对“群租”排摸之后,通过严管门禁、停电停水等措施,清理了141套群租房。虹口区嘉兴街道香港丽园率先试点“无群租小区挂牌”,保安、楼组长组成“第一道防线”,加强对进出货车的检查,杜绝群租原材料进入。
疏堵结合多方受益
群租不能光靠堵,还要靠疏。不少区县积极探索“群租”变“公租”,并取得成效。
长宁、嘉定等区或由区公租房运营机构承租农民动迁安置房,或引入“青客”模式,收租农民动迁安置房源,装修后供应给附近经济园区的青年职工和引进人才。浦东新区则通过宣传、空置期补贴、开通区域公交等优惠措施,扶持区内民营企业收储房源,出租给青年人。
这类试点不仅规范了住房租赁行为,解决了“群租”回潮问题,而且帮助政府加强人口管理,也让业主获得收益。经过共同努力,目前本市“群租”的新增蔓延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