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激活社区“细胞”:长宁区江苏路社区推进楼组党建工作
2014年11月24日 09:49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长宁区江苏路社区通过党员群众日常联系卡、帮扶结对、志愿工作室等方式,推动党员“亮身份、亮特长、亮责任”,发挥党员的带头人作用。各楼组党小组结合自身楼组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涌现了一批以学习楼组、环保楼组、绿色楼组为特色的党建楼组。

  搭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江苏路162弄4号楼是个“互助楼”,现住有17户人家,其中有6户党员家庭,在职党员1名,独居老人2名。岐山居民区党总支倡导党员贴近群众零距离,开展党员带头参与楼组的活动,配合党总支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居民道德风尚评议,组织居民巡访、小区青少年参加交通路口文明监测志愿者值勤等活动,还组织参观名人旧居、焦裕禄图片展、凝聚力工程展和“中同梦强国梦”等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楼组党建带动了居民自治,提升了小区的品质。

  楼组党建责任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完善细节规范。在党员家庭的带动下,平时楼组卫生由楼道居民自己打扫,如住在顶楼的居民负责打扫顶层平面,一直从楼梯往下打扫到下一层,这样以此类推,住在底层的居民以清理门前卫生为主,他们在报箱、信箱前安置小篮用于存放废纸,避免废弃纸张随风飞逝,影响小区环境。居民们自觉维护楼道卫生,营造整洁的环境,为其他楼组树立了榜样。

  该楼组党员组成的党小组,开展了党员家庭和普通居民家庭结对活动,搭起了密切联系居民群众的“连心桥”,营造起了“有话向党说、有事找党帮”的良好氛围。楼组居民积极参与居委会平安志愿活动和投身文明城区的建设活动。党员志愿者身先士卒带动居民共同参加社区平安巡逻。白天认真负责做好义务值勤,妥善处理事件;晚上组织健身操锻练,并将健身操送到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

  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参与小区内的各项公益活动。坚持以党员责任区、小区治安巡逻队、护绿养绿队、消防志愿者队、环境卫生保洁队的形式,积极参与小区养绿、爱绿、护绿、环境整治等活动。利用每年“学雷锋”、“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党员奉献日”、“敬老节”等纪念日拓展服务项目。把社区举办的各种讲座、参观学习活动,作为居民学法、知法、懂法的有效途径,做到认真组织、广泛参与,增强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减少了邻里纠纷,为构建和谐社区创造了条件。同时,还利用现有资源,针对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开展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从增强青少年的道德法制观念入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号楼的党建正像党员志愿者、楼组长老朱同志所说,关键抓两点,一是抓人与人的和谐(邻里和谐);二是抓人与自然的和谐(卫生清洁)。邻里关系和谐了,其他问题解决就顺利多了。作为楼组长的心愿是做无私奉献,让家园变乐园,把自己的有生之年奉献给社区。

  通过开展“楼组党建”活动,拓宽了社情民意反映的渠道,发挥了党员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

  把好事做在家门口

  延安西路501号现有住户176户,其中党员12名,在党小组长钱葆才的带领下,围绕“沟通、互助、温馨、和谐”的主题,根据楼组的实际情况,党员们自发制定了楼组党小组工作制度,向居民发出“公德倡议书”,要求楼组居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告别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向居民制定“党员责任承诺书”,并在居民相识会上郑重向居民承诺: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践行者、做文明的表率者,做邻里和家庭纠纷的调解者,做楼道安全的巡视者、环境卫生的监督者、困难居民的服务者,把好事做在家门口,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带动了楼组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有一段时间,小偷经常光顾,居民们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党小组组织居民巡逻,使小偷退避三舍,居民们的警惕性放松了,党小组的警惕性却没有放松,他们采用外松内紧的策略,居民不巡逻了,党小组悄悄守候,最终将小偷擒获,扭送到派出所,使楼栋得到安宁。

  楼道内的下水道堵塞了,污水横流,居民叫苦不迭。党小组迅速组织疏通,党员王春和见用工具不行,索性伸出双手,在下水道中拉扯污物,直至疏通。堵塞物摆在大家面前,是谁乱扔污物,居民们各自心知肚明,从此后,下水道堵塞的现象就很少发生了。

  以前,楼内邻居闹纠纷的事时有发生,党小组闻讯后立即上门进行调解,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有时忙得饭都顾不得吃,弄得闹纠纷的居民都不好意思,矛盾也就很快化解,现在,邻里之间团结互助,相互关照、关系融洽。

  曾经有居民反映有的楼上住户向窗外吐痰、抛烟头、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党小组闻讯后,挨家挨户上门做好宣传工作,在楼道内张贴禁烟标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在楼道内的这种现象已很少发生,楼道文明之风正悄然兴起。

  针对楼内的独居老人居多,党小组们成员们与老人结对,老人生病了,成员们主动上门探望,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谁家有困难了,党员们及时送去关怀。501号党小组从不起眼的小事、琐事做起,把党的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出现在居民需求时。党小组长钱葆才说,在一个楼组里,大家相互帮助,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有时举手之劳就帮助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而我们党员的形象,党组织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发挥。群众深有感触地说,楼组内的党员形象我们看得到、说得出,党员的模范行为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党员成为我们楼组居民的贴心人。

  近邻互助亲如一家

  安化路231号是一幢六层楼的居民楼,居住着16户业主,多年来,大家共同遵守楼组的约定,共同维护楼组的环境,才使得安化路231号成为楼组党建的典型。

  2000年,刚盖了两三年的新房子电控门已损坏,楼道内到处贴满“黑色广告”,楼梯肮脏不堪,盗窃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改变现状,刚搬来不久的301室的钱老师,抽空对本楼的情况摸了一下底,她觉得应该发动大家来实行自我管理,得到了大多数业主的响应。2000年底,由钱老师发起并召开了本楼首次全体业主代表会议,解决了电控门闭门器的修复问题;推选了朱立美、沈烈为本楼正副楼组长,群策群力;全体业主代表在打印好的加强安全防范的“协议书”上签名,承诺每户人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这次会议,邻里之间得到了沟通,邻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彼此之间开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5楼的离休干部史东、潘慧南夫妇,子女都在国外,楼组长朱立美等就经常上门探望,和他们谈心,主动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不便。2001年7月,由全体业主代表签字同意,自己集资,在物业公司的支持下,于暑假期间,实施了楼道墙面粉刷、油漆和楼道内铺设防滑地砖等工程,楼道里面貌焕然一新;程宏量、朱立美夫妇还为每层楼制作了精美的壁画;楼里的养花爱好者提供了很多盆景放在楼道,又使楼道的环境增色不少。

  为了增强楼组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发扬邻里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良好风尚,该楼组于2002年自发建立了“231号敬老爱幼祥和爱心基金”,该基金运作12年来,由最初的150元增加到了上千元,爱心款都是业主自发、自愿捐助的,不用任何人发动,每年的善款都会增加,基金才得以细水长流,帮助到更多的人。每年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开新春茶话会,这一传统一直保留下来,大家交流楼组和各家各户的情况,增进邻里感情,团结一心,解决楼组的问题,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和谐。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