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闵行区教育实践活动案例(2):变“坐等传授”为“主动实践”
2014年11月26日 09:33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闵行区档案局承担着全区档案教育培训的职能,每年约有近百人参加上海市档案管理岗位业务知识(简称“上岗证”)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以从事档案工作。然而,由于市编统一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偏重理论且更新不够、考试内容上侧重记忆,为完成“应试取证”目标,培训一直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点为主,学员普遍缺乏对即将从事的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整理档案的途径,学员间更没有因“同上一门课”建立起相互学习的沟通平台。可以说,“上岗证”培训无法真正满足学员顺利上岗这一实际需求,学员们也纷纷发出“学的不用”、“用的不学”等不满和感叹。

  反思: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是关键

  对于学员提出的意见,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授课教师以及相关科室集体研究,认真反思,分析原因。反思中发现,以往为了完成市局授课任务和应试目标,确实存在着“满堂灌”、“划重点”、“只讲不做”等情况,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枯燥。原因一是大家思想上存在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没有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对学员培训的需求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认识不深刻,认为既然市里指定教材和发证,就只用照本宣科上课,完成“规定动作”即可,没有考虑培训是否具有实效。二是还存在“懒惰”和“畏难”思想,认为谋划培训新方式、新方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相当于增加“额外任务”,也没有经验可循,操作起来不便,因此不愿也不敢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坚定的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彻底划清界限,更加主动的联系服务学员;其次要坚决克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和畏难创新的情绪,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来解决培训成效不高的问题。

  改进:采用“1+3”培训新方式

  明确了工作目标,在今年的“上岗证”培训中,区档案局采用了“1+3”这种新的培训方式。其中,“1”是指传统课堂教学,而“3”则是为满足学员需求增加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实训项目。

  (一)走出去开阔视野。组织学员前往档案馆参观档案库房,了解库房的软硬件设施,学习“干托”、“湿托”等档案修裱技术。根据学员不同的职业背景,分别组织参观区内优秀的机关档案室、学校档案室等,邀请档案干部为学员“现身说法”,给予学员关于档案工作的直观感受。

  (二)亲手做提升技能。为学员提供模拟归档材料和整理工具,按照“单位性质+整理方法”的原则将学员分组,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指导学员完成分类、组卷、编号、编目等档案整理的基本流程,确保学员百分百掌握档案操作技能,实现“从课堂到档案室”的无缝衔接。

  (三)动起来增强凝聚力。学习之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拓展训练,寓教于乐,在精心设计的游戏竞赛中提升学员对团队和档案工作的认同感,加强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员未来开展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成效:学员满意度上升,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由于采用了新的培训模式,今年“上岗证”培训受到学员广泛好评,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发放回收的89份问卷中,96%的学员对此次培训表示满意,99%的学员认为实训对工作很有帮助,近半数的学员希望能够增加实训课程,而归档整理操作则被91%的学员列为本次培训最认可的形式。通过针对性的分组实地参观、亲手制作归档案卷和多样化的团队建设,学员们不仅收获了教材中没有记载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顺利实现了从“学习者”向“实践者”的角色转变,为走上岗位顺利开展档案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