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网友姚亮:落实从严治党制度 动力从何而来?
2014年11月26日 09:36
 来源:普陀区科委    作者:姚亮

  如今,从严治党需要依靠制度已经成为共识。各个部门都制定了各种的制度以期加强对权利的制约,但是制度需要执行才有约束力,仅仅依靠制定制度者本身来执行制度,进行自我约束,显然面临着执行力不足、缺乏动力的问题。于是在党政的一些部门就存在制度挂在墙上的尴尬。

  动力从哪里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叫解决承担什么责任,由谁来追究责任的问题。

  人民大众对党的认可程度,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见党中央高层是具有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有这个执行各项监督制度的动力。

  但在监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这种上级监督下级的方式,由于层级太多,链条太长,很难将这种动力专递下去。处于中下层的官员认为,官帽子是上级给的,只需对上负责。于是就出现了迎合上级的现象。违反制度时只要上级不问责,就平安无事。同样的思维模式反映到上一级的干部中,就出现了老好人的现象,你好我好大家好。出现违纪行为也无人问责。

  被掩盖的问题,依然是问题,因为基层的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决定着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可程度,同时也撼动着中国中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但中下层的官员都不认为自己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党中央却为此忙的焦头烂额。如果所有决策都需要党中央负责,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我们把责任进行分解,让每一个官员都承担每一项决策的责任,让人民群众来监督、评议官员的行为。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我们的提出目标,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公开的力度,笔者在此呼吁要进一步公开每一项决策领导的姓名,明确领导的责任,使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样才能让每一名官员感受到自身的责任,解决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动力的问题。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