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微党课大赛作品选登:用心践行宗旨 用爱倒映青春
2014年11月26日 09:38
     作者:杜文佳




  我叫杜文佳,来自上海市华灵学校——所外省市孩子占83%的公办学校。已有八年党龄的我,如今也走到了从教的第八个年头。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记得刚到华灵的时候,校长告诉我,六年级有近九成孩子都是随迁子女,他们读到初三,大部分不参加上海的中考。对于从小在上海长大的我来说,当时并不清楚“随迁子女”对我意味着什么。但走过这八年,在与这样一群孩子一起成长的旅途中,我想我理解了这份“神圣”背后的智慧与艰辛,博大与深沉。

  八年前,我的班中有个来自四川农村的孩子——小杰。两岁多,父母就来上海打工,七岁时才被接来与父母同住。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家访的情形:一家三口,八个平方。一张旧了的木桌就是小杰学习的地方。聊天后我这才得知:十二岁的她,已经学会了烧饭、做菜、洗衣等各种家务。我不禁赞扬她的懂事,可心里又泛起阵阵酸楚。后来家访多了,我才知道,班中很多孩子的家庭情况也大多如此。他们早已习惯了生活的艰辛,早已懂得了父母的不易,早已学会了用稚嫩的双肩分担家庭的压力。尽管如此,他们脸上也常有灿烂的笑容,我知道,因为他们心中,也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也总是像身边的党员教师们那样,十分认真地备课,特别努力地上课,总想尽可能多地教他们一些东西,哪怕是每天回家会晚一点。知道孩子们常有忘吃早饭或者忘带文具的事儿,我的柜子里也总是备着点心与文具。

  就这样愉快地相伴到了八年级,可是有一天快放学的时候,一个同学因要转学说了句“我们不能在上海考高中”,整个班级似乎都笼罩在一片忧郁和伤感中。

  那一夜,我久久不能入眠。想到他们的笑容,想到他们的梦想,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孩子们的眼睛,该给出一个怎样的答复。作为一名老师,这是一节我教学范围外的新课;作为一名党员,这是一个需要我挺身而出但却不知该如何扛起的艰难。我只知道:招考政策是严肃的,而所有孩子们的未来也是重要的。在这些孩子追梦的路上,他们需要我的鼓励,需要我的安慰,更需要我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灯。我,别无选择,也须当仁不让。

  午夜,我穷尽所有的才思,写下了一首诗:《我爱我的故乡》。第二天,我把它发给每一个来自异乡的学生。诗中这样写道:

  也许还很贫瘠/也许还很荒凉/但故乡是我永远的根/那里有我祖辈留下的脚印/那里有我呱呱坠地的哭声/父母在旅居的城市打拼/我们是这片天空的雏鹰/感谢生命的第二故乡/九年足以让我们学会翱翔/故乡始终不能遗忘也未被遗忘/南飞的大雁终要回到北方/那里的教室一样敞亮/那里的天空一样晴朗/如果生命是一次旅行/回乡的日子不管还有多长/每一个坚强都是担当/每一种刻苦都在接近梦想/我们是父母的骄傲/我们也是祖国的希望

  整个课堂重回书声琅琅,而且超过了以往。我知道,他们已经懂得了珍惜父母的含辛茹苦,懂得了感恩老师的无私付出,懂得了担当社会责任的义无反顾。

  初三那年,小杰回到四川,英语特别好的她,考进了一所重点高中。目前,她已在复旦大学就读。其他一些孩子回到故乡,也都考上了各自理想的学校。

  如今在我新接手的班中,三十人,有二十四人属于随迁子女。很快,他们也将各奔东西,但他们不会有回乡的迷惘。因为,孩子们都有那首诗,他们已经懂得:候鸟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永远属于同一片蓝天。我也不再有离别的遗憾,因为我已懂得: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思想的引领比成绩的提高更重要。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胸口配党徽,心中有党旗,肩上扛责任,就该倾其一生,在未来追梦的路上,一如既往,脚步铿锵,用心践行宗旨,用爱倒映青春。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