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闸北团区委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把深入推进青年中心建设作为共青团加强凝聚服务青年的切实举措,通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青年中心网络,先后建成了13个青年中心,探索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着力打通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青年中心作为团的组织建设的有效补充,把青年中心工作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年的聚集方式和行为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已逐步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对企业、单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弱化。除了学校、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体制内青年,更多青年处于团组织难以覆盖的“失联”状态。近年来,团区委虽大力推进“两新”团建工作,但总体上建团比率远未跟上两新组织的发展,已建团组织的功能发挥也很不平衡。团区委尝试通过青年中心这一“便利性、开放性、服务性”的新型组织载体,摒弃传统的组织形态和行政动员,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以兴趣爱好为纽带,以活动项目为先驱,引导青年自发凝聚、自主管理。团区委也认识到产业园区、商务楼宇是大量非公企业和青年人才的集聚地,是闸北区实施“南高中繁北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团区委主动跨前,借助青年中心这一载体,在重点园区、楼宇、企业加强资源和项目的注入,现已在新华园、市北园区、盈科律所、名仕街等建设青年中心,一方面激发已建团“两新”组织的活力,一方面辐射更多尚不具备建团条件的企业青年。
青年中心作为服务青年日常需求的阵地,把青年中心建设和丰富社区青年闲暇生活结合起来。结合区域实际,团区委精心梳理青年喜欢的活动内容,形成项目菜单。通过对文化学习、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婚恋交友、志愿公益、创业就业等六大主题的优化和升级,让闸北青年能够就近在青年中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乐享休闲的愉悦、学习提高的动力、奉献互助的满足。今年首推的13家青年中心功能定位各有侧重,以满足青年多元化、多层次的现实需求。如宝篮青年中心、“缘聚青话”青年中心以兴趣爱好为纽带,倡导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华园青年中心,发挥YBC公益扶持青年创业项目的优势,重点给予文化、出版、咨询行业的创业指导和扶持;“醉客”青年中心,定期举办AA制单身男女交友沙龙,拓宽青年社交渠道;盈科青年中心,发挥两新企业品牌活动,推出“律师大讲堂”公益法律援助服务。在团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的合作共赢,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在青年中心的集聚,促动与“两新”团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的互益发展;通过时尚新颖的学习、文体、公益等活动,促动青年之间的互助成长,做热爱生活的“乐活族”。
青年中心作为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把青年中心建设同动员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青年中心的建设是闸北共青团落实市委一号课题的重要着眼点,是建设基层枢纽型、服务型团组织的重要载体。团区委积极加强同青年社会组织的合作,如彭浦新村青年中心,定位为青年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平台,通过阵地供给和资金扶持,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成为服务青年多元需求和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成为青年公益项目研发和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青年中心的作用,除了为青年提供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够凝聚青年,并引领青年反哺社会。通过青年中心的建设,使原本松散地参加活动的青年群体,因为“趣缘”、“地缘”团结起来,不断推动“熟人社区”建设。7月28日至8月1日,彭浦新村青年中心引入著名的“世界咖啡屋”讨论模式,聘请国际促动师协会(WFA)的专业促动师带领社区青年发现社区问题、挖掘社区需求、形成解决方案。9月14日、21日在艺康苑、阳城贵都,开展亲子游乐园、社区公益交换,招募青年团队,引导更多青年关注社区事务,共同参与社区自治,打造“青春社区”,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鲜活经验和重要参考。
青年中心作为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创造的舞台,把青年中心建设和推动服务业的集聚发展结合起来。青年具有观念新、接受能力强、敢拼敢闯等优势,具备创新创业的自身优势。闸北作为国家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近年来在检测认证、人力资源等服务业均取得显著集聚效应。团区委紧扣区域发展机遇,结合名仕街创意园区的转型契机,主动对接、引入团市委与第一财经合作的青年创业电视节目《创业梦想团》的拍摄录制,以及上海青年创业家协会、上海青年创业学院等资源,构建“创客空间”、“企业秀场”等不同服务功能,为创业团队打造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业梦工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团区委重点聚焦“服务业的互联网化”,不仅为闸北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潜力,而且锁定互联网这一年轻创业者最能发挥所长的创业热点,目前已经吸引多家创业企业入驻。希望通过1-2年的建设这里不仅可以成为青年创业服务链上至关重要的孵化、加速器,而且成为闸北“环上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