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多头管理,相互推诿,应急处置效率低
由道路窨井盖引发的安全事故并不是近年才有的现象,但是近年来发生的频率之高、危害之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闵行区建交委也经常接到居民关于窨井盖的投诉。窨井盖如果丢失、破损、松动后得不到及时处置,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窨井盖管理涉及水、电、煤、通讯、市政、防汛、东方有线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应急处置不及时,效率低下,造成车辆行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反思:思想认识上还需强化
以前接到居民关于窨井盖的投诉总是先问是不是市政的,如果不是就建议向其他部门进行投诉,在窨井盖的管理上总是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认为窨井盖管理涉及到多家单位,并不是我们一家单位的事,认识上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窨井盖虽小,但却是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体会群众的迫切需求,才能更有诚意、更有动力地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
改进:以“联”为抓手,按实按效推动整改落实
区建交委结合本区窨井盖管理实际,加强与市建设交通条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对接,落实包括加强井盖安全管理在内的城市管理领域“8+2”问题的整改,查摆工作中的不足,转变工作作风,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积极作为,制定措施,落实长效。
联勤联动,积极作为。区建交委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把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作为行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行业研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区道路窨井盖缺失引发的各种矛盾与投诉召开了专题会议,区建交委邀请相关专家,共同研究相应对策,着力解决道路窨井盖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市区联动。由于窨井盖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包括水、电、煤、通讯、市政、防汛、东方有线等多头,并且所属市区管理部门相互交叉。由区建交委牵头召开各管线单位窨井盖托底协调会,对产权明确的窨井盖由各管线单位修复,对无产权窨井盖由区建交委实行托底修复;三是问计于民。区建交委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理念,针对窨井盖遗失等问题,利用电话、信箱、微博平台等多渠道向群众问计问策,征求意见。
制定措施,落实长效。区建交委面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推诿、不绕道、不回避,制定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区道路窨井盖缺失管理长效机制:一是明确产权。理清现有窨井盖的产权权属部门,并将逐步设置防坠落网,在窨井盖上标明权属单位名称与联系电话,同时认真梳理、登记造册;二是完善应急。畅通投诉渠道,健全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使道路缺失窨井盖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三是加强巡查。进一步健全道路巡查制度,成立一支专职的道路巡查队伍进行巡查,发现窨井盖缺失,通过区联动中心责成管线产权单位进行修复,及时处置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和杜绝因井盖缺失而发生事故;四是宣传教育。加强对《上海市城市管理条例》、《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上海市管线检查井盖管理和应急处置试行办法》等宣传。加大对委属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及道路养护职工教育培训,注重作风建设和工作作风的养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成效:窨井盖管理及应急处置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窨井盖丢失事小,群众出行安全事大。区建交委制定的相关措施提高了窨井盖缺失处置效率,截至目前,共托底窨井盖62处,降低了窨井盖伤人的危害,切实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区建交委认真对照“8+2”城市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积极处理群众投诉,借用每一次处理问题的机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立行立改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