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杨浦区:“六个聚焦”不断扩大“创业杨浦”品牌效应
2014年12月10日 10:09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今年,杨浦区依托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通过“六个聚焦”重点推动区域内校区、社区、园区的合作发展,“创业杨浦”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水平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育初显成效,创业孵化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聚焦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链。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依托联盟机制建立起与25家委办局、12个街道镇、12所高校、20家园区之间的沟通、联络、合作机制,形成了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工作推进机制,推进区域创业合作共建。逐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链,针对“创业前—创业苗圃—孵化期—加速器”四个阶段,围绕场地、资金、培训、孵化等方面,通过“调整、聚焦、扩覆、提标”,出台扶持创业十大政策,形成一条完整的创业扶持链。

  聚焦模式创新,着力打造基层创业服务平台。在杨浦区十个街镇提出创建“创业型社区”目标后,积极发挥基地辐射带动效应,着力打造以基地示范园三级孵化模式为引领、各街镇创业型社区为基础的杨浦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1+X”模式,从基层服务创业者角度,更好发挥杨浦创业四级载体中的基础载体作用,扶持了一批“小规模、小成本、低技术含量”的社区青年成功创业,为“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提供政府有价值的公共服务。目前,10个街镇创业型社区形成了“一街镇一品牌”的良好态势:控江路街道、延吉街道创业园获评“上海市首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江浦街道打造了全市首个将创业资源定义为“商品”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创业超市;五角场镇依托创业学堂为社区创业青年及家长提供服务,打造了以文化创意为重点扶持的创业园区;大桥街道设立“创业桥”品牌,形成以园区带动街区的大桥特色。

  聚焦朝阳领域,逐步推进创业引领产业转型。以本市发展“四新经济”总体部署和杨浦培育“两个优先”产业要求为导向,注重对科技型、“四新”企业的培育,基地孵化企业中,移动互联网近44%,创意设计22%,现代服务业14%。萌果网络、浩云信息、凯洛格信息、点点网、Ucloud、小葱网络、火溶信息、新眼光医疗器械等一批创业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龙头,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同时,也成功涌现出张元刚、王斌、季昕云、陈宝明等一批优秀科技创业人才,获得众多创业赛事奖项,代表中国参加达沃斯论坛、G20青年企业家峰会等国际会议,火溶信息创业团队还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聚焦创业服务,着力服务创业者发展需求。依托实训基地,建立一门式的创业企业服务中心,推动创业服务资源在基地集聚,发挥实训基地资源整合推动创业的枢纽作用。依托区校联盟机制,抓好创新创业源头教育,与六所院系达成实训课程合作意向;与全国71所高校共建创业教育课程,制作完成《创业实训》视频教学课程供大学生在线选修;首创大学生创业实习制度,认定一批创业孵化器和创业企业实习基地,连续两年推出实习岗位65个;与高校合作开展创业舞台剧巡演、创业计划大赛、创业T型台等活动70余场,受益学生达8200人。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库,根据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指导模式,两年来指导创业近4000人次。开展创业指导理论研究,编撰出版了《青年创业指导手册》,全方位介绍创业理论、创业流程、扶持政策、孵化模式等,为创业者引路。另外,积极开展创业大赛、沙龙、训练营等活动320余场,受益人数近4万人次。

  聚焦科学管理,着力优化基地运营模式。依托专业运维服务,发挥平台既定功能。积极配合市人社局做好引进国际平台新项目引进、推进在建实训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平台科技创新企业培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依托试制平台,基地成功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园区服务站,促进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将平台的宣传、专家、活动等共享资源引入基地。加强园区科学管理,提高基地孵化成效。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创新工场上海基地、基金会创业接力三家专业孵化器自入驻基地以来,注重个性发展,发挥园区特色,孵化成效已初显。通过制定《孵化园区绩效评估操作细则》,动态了解三大园区的孵化、服务及运行情况,实现对园区的考核管理,提升园区孵化能级。打造“杨浦创新创业创智体系”,与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探索开发了杨浦创新创业数据采集系统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基地入驻企业及项目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聚焦功能建设,着力优化基地创业环境。2012年成立杨浦创业企业服务中心以来,共接待服务对象7764人,接受电话咨询近4881人次,提供创业能力测试2191人。建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品展及“创想空间”展示厅,采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创业成效。发挥“创业杨浦”官网、QQ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传播优势,提高基地创业服务、创业成果的受众面、知晓率。完善参观接待流程,加强会议中心服务及管理,以优质服务提升基地知名度,共计接待参观近200批次、4800余人次,接待会议近400场次、38000余人次。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