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嘉定好人”(2)陈纪文:一生义诊推拿 把闪光点无限放大
2014年12月30日 10:01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4月23日早上8点,84岁的陈纪文来到诊所,看到门口已经有几名病人在排队等候,他微笑着同病人打招呼,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走进候诊室,成排的候诊座椅映入眼帘,一旁的推拿室、喷疗室里摆放了给病人做推拿的单人床以及医疗器械,诊室内则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锦旗和整整两面墙的病例卡,陈纪文告诉记者,这些病历卡共有100多万份。

  65年,2万多个日子,对于一个医生而言,或许是件平常事,但对于一个坚持365天每天义诊,不收取费用的医生而言,却是多么难能可贵。

  疾病中钻研祖传秘方

  陈氏推拿诊所,位于嘉定区嘉定镇街道桃园小区内,每天,诊所里都会坐满病人,演绎着陈家义诊的历程。

  19岁那年,陈纪文生了重病,一病五年,久治不愈。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陈纪文翻阅起祖母传给自己的一本手抄本推拿医书《按跷》,希望能用推拿解决自身疾病。

  几个月后,他的病情逐渐好转。看到社区中一些腰腿痛的的老人,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竟然医好了不少人。

  当时中国在播放电影《年青的一代》,彭加木身患两种癌症,十五次进疆考察,为科学事业献出生命的故事深深感染了陈纪文。

  “父母在我小时候均因病去世,我不想让别人遭受生病的痛苦和不幸。”陈纪文说。

  从此,陈纪文更努力钻研推拿,走上了义务行医为民服务的道路。一开始业余为居民推拿、看病,后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许多病人的家属都找到他当时工作的上海毛巾十六厂,陈纪文边工作边利用业余时间推拿义诊。

  义务推拿六十余载

  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不影响单位工作,1981年,陈纪文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开设免费诊所,专心为居民看病。

  诊所开业后,每天前来就诊的病人在50人左右,人多的时候忙活到晚上七、八点也是常事,不管多晚,只要有病人,就一定能享受到完全免费的治疗服务。

  为了让病人得到更好的康复,诊所开辟了一间功能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安排踝关节活动点等仪器,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附近的居民可以随时前来免费锻炼。

  除了在诊所服务,陈纪文还应中科院邀请,北上京城开设推拿门诊,应上海市纺织局邀请到工厂“下车间”,应徐行镇、娄塘镇政府邀请,去农村“送医到田头”。

  陈纪文看过的病人已不计其数,但他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相反,除了政府每年投入的一部分专项基金用于维持诊所的正常运行以及部分医药费之外,每月陈纪文还会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补贴病人们的医药费,这让病人们很是感动。

  很多病人出于感激之情向他送来了自己种的菜、自家鸡鸭下的蛋,还有鲜鱼活虾、人参等等,但他从来不收。

  有热心人给陈纪文算了一笔帐,60多年,治疗病人110多万人次,就是每人只收一元钱的诊疗费,那也能让一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而陈纪文却觉得免费治病是他行医的准则。所以,他只能收下病人送来的感谢信、锦旗,收下他们的一份心意。

  医术精湛远近闻名

  65年来,陈纪文努力钻研医术,为一些特殊病人量身定制了治疗手法,在传统推拿的基础上,独创了手法推拿、药物喷疗、功能锻炼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推拿综合治疗”法,钻研发明了“药物喷疗”与“水疗透析仪”,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一指禅’推拿是祖传,我将功能锻炼、器械疗法结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病人们都很认可和信赖。”陈纪文说。

  高明医术引来了病人们的啧啧称赞,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仅 2013年就吸引了来自国内27个地区的2万余人次前来就诊。

  来自贵阳的唐月青受腰椎病困扰已有30多年了,大大小小的医院跑了不少,却始终不见好转。在朋友的推荐下,今年年后她专程前来就医。

  陈医生考虑她路途遥远、花费较大的因素,为其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治疗方法,一段时间下来,病情好转,这让她感动不已。

  “陈医生考虑到我在这里也没有亲戚朋友,是租房子住的,这样消费太大了,没有效果的话,他于心不忍。”唐月青说。

  陈纪文的高超医术,不仅获得病人的认可,还博得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中国医学界专家肯定。

  视病人如亲人

  陈纪文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对病人关怀备至,尽快帮助其解除病疼。1979年,年仅20多岁的谢浩泉是村里的会计,因为经常下农田挑肥料,谢浩泉的腰椎累伤了,从此卧床不起,每天晚上痛得大喊大叫,不能入睡。

  谢浩泉当时谈了对象准备结婚,生病后,对象离他而去,加上母亲去世早,父亲看到他在病床上痛苦的样子,直言他“活着不如死了”,姐夫看不下去,便找到了陈纪文。

  “他很苦啊,让我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无论如何我也得把他治好。”陈纪文说。

  从那时起,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4点,陈纪文先把诊所的病人看完,然后走6里路到谢浩泉家,颈椎牵引、手法推拿、药物喷疗、功能锻炼,陈纪文每天都按照程序一步步做好,回到家已经是深夜。

  六个月后,谢浩泉病情明显好转,晚上可以安心入睡了,再六个月后,谢浩泉奇迹般地可以下床去上班了。现在,谢浩泉已经三代同堂,没有复发过疾病,他认陈纪文为“姨夫”,亲如一家人。

  为了不让病人白跑一趟,365天,不论风雨、寒暑,陈纪文天天开诊,无双休日、节假日,即使生病挂针,他早上5点赶往医院挂针,挂完针后即赶回诊所,为来救诊的病人医治。

  志愿精神后继有人

  现在,陈纪文的两个儿子维宁、维国能在诊所里独当一面了。陈纪文希望子女们能秉承他的志向,把“陈氏推拿”的志愿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更好更多地为老百姓服务。

  陈纪文及家人长年如一日的义诊,病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默默奉献的感召下,病人们纷纷投身做起了志愿者。

  75岁的邬显昌老人在接受了2个月的治疗后,现在手脚酸痛的毛病康复了不少,但仍然每天都会来诊所,一方面在功能活动室里进行锻炼,另一方面也尽己所能指导患者们进行康复运动。

  陈纪文先后荣获60多项荣誉,受到过江泽民、吴邦国等领导人的接见,其先进事迹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一个人来到世上,不能白走一趟,普通人也会有火花,人的一生要寻找到闪光点,然后把这个闪光点无限放大。”陈纪文说:“病人的康复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以后有人能记起我曾经为他治去病痛,我就心满意足了。”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